轉貼文章~死亡的意義
作者:Stanley A. Mulaik
翻譯:方舟子

 

我的父親、生物學家及棕色隱蜘蛛的共同命名者Stanley B. Mulaik,由於晚期

癌症而導致的腎衰竭,於1995年3月17日星期五在睡眠中平靜地去世,終年92歲。在他去世的那天早晨,我坐在床邊告訴了他如下的想法:

 

死亡不是一個沒有意義的事件。死亡不是在對抗生命,而是在為生命和自然選

擇服務。為了增加基因重組的機會和由此產生的能夠適應環境變化的突變,進化的結果使得每一物種的每一代都產生了過剩。捕食性生物被進化出來處理這些過剩的生命,而由被捕食導致的死亡避免了生命數量超過維持生命所必需的資源的負擔能力。同時死亡也用於消滅舊的一代以避免它們跟後代爭奪資源。因此我們可以設想,由於進化的緣故,所有的生物都難逃一死。鮭魚從卵中孵化出來,游到大海成長,然後遊回河的上游--它們的出生地,撒卵,然後死亡。萵苣從種子中生出、成長,最終長出花軸、產生種子,然後死亡。這是編寫在鮭魚和萵苣中的DNA的一套程式。即使是人類細胞也已被“編寫”只能分裂和更生一段固定的時間。甚至還存在著癌基因。折磨老者更甚于年輕者的癌,通過消滅老者使得年輕的一代在使用資源時較少受到老者的競爭。因此每一個有機體最終必定要死亡,生命因此能夠繼續進化,去適應不斷改變的地球環境。死亡是生命的一部分。

 

在我告訴他這些話的時候,我的父親,一個無神論者(我懷疑他也許也有些泛

神論觀點),看上去非常放鬆。他的死亡並非沒有意義、沒有目的。生命仍將繼續。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探索者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